歌型萬萬種,本篇以常見的 Band Sound 歌曲為例來說明。(配器:鼓、貝斯、AG、EG、PN、Violin、Viola、Cello)
收歌:
通常是在確立(或尚未確立)專輯走向後開會(或不開會)決定曲之後,若原作的詞不適用,則發出去徵詞,再經過開會(或不開會)決定詞。當然當中還可能經過多次來來回回的歌手試唱及修改詞曲等等事項,這部分細節就不詳述了。
↓
訂工作時間、掐預算:
這首歌一個月後要上數位,預算只有 12 萬,要怎麼分配時間、這個預算夠找什麼人來助拳。
↓
跟歌手對 Key、決定速度、段落進行:
這個步驟很單純,卻極度重要,因為必需確定這些資訊後才能發編,而一旦發編後 Key、速度、段落就不能輕易更改了,因為那是很大很大的包,不止會造成編曲老師及樂手很大的困擾,也浪費大家的時間,並降低工作順利度&愉快度。所以這個動作必需確實做好,製作人要確定歌手音域是否適合他自己覺得適合的 Key,有時歌手覺得適合的 Key 聽起來並不舒服,或是製作人判斷最高的那一句唱假音會更好聽,那就必需定相對應的 Key 之類的。
↓
發編:
依據曲風,從經驗裡找出擅長該曲風的編曲老師,例如(一般而言)鋼琴歌就不應該找吉他手編,吉他歌就不應該找 KB 底的編曲老師,同樣是吉他編曲也有的人擅長 AG,有的人 Blues 拿手,有的人速彈超強等等,這時候就是考驗製作人的判斷力了。
與編曲老師溝通時必需提供確定的 Key、速度、段落進行等基本資訊,然後討論想法、風格、配器、手法等等,盡可能具體,例如:
前奏從 AG + EG 進來,不必有明顯的弦律線沒關係,我想留給歌手哼哼哈兮;
1A 的 EG 可能單純一點每個和弦不要彈超過 4 根弦;
1B 時加入鋼琴,不要花俏壓扣就好;
1C 前一小節簡單過門進鼓,加入 2 把 Rhythm AG 當左右門神,1C 的每個人都安份不搶戲,插音盡量少;
間奏 4 小節用弦樂拉簡單的線條做小;
2A 弦樂 fade out,讓 AG arp 搔一下耳朵;
2B 弦樂低調進來,在 2C 前一兩個小節 Build up 就好;
2C 時除了原本的Rhythm AG 左右門神之外再疊 2 把 Fuzz EG,這時候 Fuzz EG 取代 Rhythm AG 成為新的門神打開寬度,弦樂也可以插 Vocal 的洞走幾個句子;
3C 先把鼓收掉,只留下鋼琴和大提,3 小節後再過門進鼓進入最後大亂鬥,這時候的洞留給 EG 插,弦樂長音;
尾奏留 AG、PN、Cello 就好,誰走主線給老師決定。
像這樣,製作人有想法時指令愈具體、愈明確愈好(尤其是在修改時),當然,很多時候提供 Reference 給編曲老師然後大概講一下也可以,方法很多種,只要溝通順暢都 OK。但千萬不要做一件事,就是製作人及公司都沒想法,然後讓編曲老師「試」,試到了是運氣好,試錯了如果要請老師重編一個版,請付 Double Price 或加錢,因為這是製作人的大失誤。就算去吃熱炒也不能叫廚師自由發揮上菜,上到了不喜歡的菜叫他再炒一盤然後只付一盤的錢吧!?會被打吧這樣……
↓
確定所有人員的時間:
每個樂手老師的檔期、錄音室、錄音師、混音師、混音錄音室、Mastering Engineer、Mastering 錄音室等等,一旦定了時間就不能輕易更改,因為會影響別人的其他工作。除非交情夠好,不然盡量不要前一天才發通告,這樣很硬,而且很可能會找不到原定的第一人選。
↓
(如果是獨立製作或樂團的話,必需製作工作帶)
也就是包含完整編曲概念的 DEMO,工作帶的目的是確認編曲,想像 MIDI 檔錄成真實樂器後會長什麼樣子,它的作用是在錄真樂器時提示樂手該做什麼事,並且反覆對照以確認正確性。工作帶可以避免團員們記憶的失誤,例如吉他手記得這個扣是 4/5 但主唱說是 5sus4,貝斯手記得最後一次副歌好像上次練團的時候有說要做 XXX,但鼓手說屁啦後來明明就改成 YYY 了等等。簡單來說,工作帶就像畫圖的草稿,除非你是李奧納多達文西,不然過度的自信是很危險滴~
↓
完成編曲,進錄音室:
跟編曲老師拿到分軌檔,確定檔案沒問題,跟約好的樂手老師進錄音室錄音。
錄鼓時要判斷這顆小鼓、這顆 amp 是不是適合這首歌?任何樂器正式開錄前都要花時間調好 tone、確定 micing 沒問題了才開錄,花上一兩個小時是很常有的事,因為 source 會直接影響混音結果,甚至整張專輯的 sound,這個環節不做好等於自廢武功,所以我一直都建議大家去有好的錄音室錄,怎麼判斷好的錄音室?你看一下你喜歡的專輯的 CD 歌詞本,如果這張專輯的 sound 是你喜歡的,上面印的錄音室理論上就是好的錄音室。
而錄音時千萬要注意錄的 Level 不要太大,最大的音量大約 70~80% 左右就好,再大就恐怖了,錄破的風險很大(很多在音樂裡聽不太出來,但實際上 Clip 很嚴重)。我拿到過很多分軌,波形幾乎都頂到邊了,光用看的我就嚇破膽……
「錄音錄破是恥辱,會上新聞頭條上壹週刊!」 「錄音要錄好不要錄滿啊!」
↓
Editing:
例如今天的進度是錄鼓、貝斯,明天錄吉他,那麼今天一定要把鼓、貝斯剪好,因為今天不剪好,明天的吉他(以及之後的所有樂器、人聲)就會跟著不正確的 Grooving 錄下去,而這是事後 Editing 非常難救回來的,一步錯,步步錯。(所以若時間允許,我習慣在錄音時就一邊挑 take,錄完就挑完了)所有接點要逐一檢查,是的,一個都不放過,不是有接就好,而是要正確做好,要注意 sustain 有沒有因為剪太碎而出現不自然的現象,這是很常出現的通病。另外,錄完之後一定要整首歌(當天錄的東西可稍微拉大聲一點)完整聽一次,確定都有錄到要的東西沒有遺憾了,收工。
↓
重覆上 2 個步驟,錄完全部的樂器,並確認在進行每一個下一步之前,每一個上一步都已正確地完成。因為上一步未正確完成,下一步、下下一步、下下下一步都會無止境地錯下去……
↓
花個半小時~1 小時製作一個 Rough Mix,配唱用。
↓
配唱:
這就很沒有標準答案了,每個人的審美不同,配唱方法都不同,有的人注重音準和拍子;有的人注重表情要到,音準差一點沒關係自然比較重要等等的,但大原則是在顧及所有技術層面之下(健康的波形、噴麥&口水盡量少一點、錄到好的頻率、挑選適合歌手的 mic / pre 等等)錄到歌手的情緒。
↓
Editing:
我的習慣一樣是配唱時就一邊挑 take,錄完就挑好完整的 take。所有接點都認真檢查有否正確接好,整軌完整聽一次,確定都有錄到要的東西沒有遺憾了,收工。
↓
合聲:
跟配唱類似,但合聲的目的是要包 Lead Vocal,所以務必不要搶戲,有跟字的地方要貼緊一點,每個聲部原則上最好都錄偶數軌。我的習慣是合聲盡量唱準,除非很明顯造成困擾不然基本上我不會去 tune 合聲,因為理論上有一點 Pitch Shift 會感覺比較寬。尤其 R&B 那種合聲要咪很大的要唱更準,更不要去 tune 它。
↓
到這邊整首歌就都錄完了,這時候要再檢查一下 session 看看有沒有什麼遺漏,有沒有哪邊不小心錄破了,看看有沒有別的 take 可以救的。
↓
Tune Vocal:
這個工作必需由配唱的人(製作人或配唱製作人)來進行,因為 tune vocal 這件事就極度重要,它就是在幫歌手再唱一次歌,大至音要 tune 多準,小至抖音的程度、滑音要不要少滑 0.1 秒等等,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歌手的表情,而最了解這首歌要呈現什麼表情的除了歌手之外就是製作人了,所以這個工作不要假手他人,務必親力親為。
↓
Editing:
最後將 tune 好的 Lead Vocal 捅進 session 裡,再一次檢查所有軌道的 fade in / out / crossfade 是否正確做好,軌道名稱是否清楚明確,有沒有缺檔(空白 region),有沒有忘記捅進來的軌道。
這是交給混音師之前的最後確認,務必認真、確實檢查好,因為混音師的工作是混音,不是幫你檢查 fades,雖然混音師也一定會檢查每個 fade,但製作人沒做好除了浪費他的時間之外,最重要的是 Editing 會直接影響這首歌的 Grooving、Timing 以及 Bugs 等等。
因為混音師的工作是混音,他是混音師,不是 Editing 師,不是製作助理,更不是擦屁股師,他也無法代替製作人決定到底是所有人來跟鼓點呢,還是鼓去跟其他人等等的,Editing 除了決定 take 之外也是在不斷修正編曲,每一刀、每一個 fade in / out / crossfade 都影響重大,是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把關工作。我認為光是看 Editing 的整潔程度就能大略知道製作人的功力,可算是製作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假設混音師有 100 軌要處理,而每一軌有 20 個接點就好,那這首歌就有 2000 個接點,就算他非常龜毛的盡力檢查,仍然很有可能漏掉其中 1 %,也就是 20 個接點,想想看,一首歌有 20 個接點沒接好,這有多麼可怕!!!
若 Editing 沒有完成就交給混音師某個程度上就已經半放棄治療了,當製作人都放棄治療的話,這首歌的命鐵定不會好到哪裡去。
因此若製作人沒有做好 Editing,風險是非常大的,除了會上頭條之外更是給自己找麻煩!!
再囉嗦一次,混音師的工作是混音,所以交給混音師的 session 必需是完美的檔案,也就是零錯誤、零 Bug,讓混音師可以 100% 將精神用在混音上,而不是在開始混音前先花掉一兩個小時來 debug,這最前面的一兩個小時是混音師精神最好的時間,應該讓他將這麼充沛的精力用來處理混音,而不需要去擔心 session 裡的 bug。
(沒有誇大,我曾經拿到一個 session 在開始混音之前先幫他 Editing + debug + 檢查分軌就花掉整整 4 小時過,都還沒開始混音就沒力了......)
↓
混音:
將上一步驟整理好的完美 session 交給混音師,溝通好混音方向,離開錄音室出去鬼混一番,在混音師交待的時間回來聽咪。
聽咪時若有任何想修改的意見都不要客氣,歌手能到場更好(因為這是歌手的專輯,製作人、混音師等等所有人都是在幫他完成他的專輯),而修改的意見務必具體且明確,不要有那種每個人理解會不同的詞彙(例如:這個鋼琴我希望它有在大草原旁的湖邊大樹下釣魚的感覺;我想要讓這首歌呈現一種前所未見的綠意……)。
若是到錄音室聽咪的話要了解今天完成混音後基本上是沒辦法再修改了,這不是因為混音師難相處不給修,而是一種負責的態度,製作人到錄音室親自跟混音師確定這個混音 OK 了,Print 出來之後混音師的工作就結束了,要再修改不是不行,但除非他是 in the box(全程只用電腦,全 Plug-in)混音,不然要 recall 硬體上的參數回來再修改的話,一方面很花時間,另一方面由於 analog 的緣故,每天電壓、機器溫度、室內溫溼度等等都會有誤差,運氣更差的可能真空管燒掉換了同廠牌同型號的同一支,基本上就算所有參數都調回去原本的狀態,tone、sound 也一定會與原先的混音有所不同,所以 analog 混音的情況下原則上就是全神貫注在聽咪的當下確認混音是你要的,一旦 print 之後就不要再輕易更動了(因為多數情況下其實只是回家聽了 100 次 Mixdown 之後又想要動一點點小東西,但卻有可能會得到與原本的 mix 不同的 sound 的風險。相信我,如果你在吃飯時間將 outboard 關掉,吃完飯再打開,什麼都沒動過,但整個 sound 甚至 Balance 絕對會跟吃飯前不一樣!)。
混音這件事情是沒有盡頭的,所以永遠會有想要動這個動那個的想法,但製作人的任務之一就是決策,並且要懂得取捨,如同上一篇所提到的,每一首歌的命不同,當 print 出 Mixdown 的那個摸門,這首歌基本上就告完成了。除非是重大的理由或是 miss,不然我的建議是信任混音師,他的耳朵理論上一定比你好,他的耳朵可以過關 print 出來的 Mixdown 基本上就不會出差錯才對。
↓
Mastering:
這個階段,整張專輯的歌都咪完了,製作人一樣必需在進行 Mastering 之前整理好所有檔案(例如十首 .wav 48kHz/24bit 的 Mixdown + MMO),用網路寄或當天帶到
Mastering Studio 給 Mastering Engineer。
這時候要做的是調整整張專輯的 sound,要先跟混音師溝通好專輯的方向,是要主流大聲還是保留動態,或是整體髒一點沒關係等等。
Mastering 不是用來救沒咪好的混音的,所以請在混音的時候負責地跟混音師溝通好再下達 Print 的指令。
↓
帶著母帶嗨森地去壓片廠~~(或是交給公司)
★★★★★注意再注意★★★★★
-進行每一個下一步之前,每一個上一步都要正確完成:
例如 Editing 必需 100% 完美做好,不是指要把每一拍剪到 Grid 上,而是所有 Region 要「正確」做好 fade in / out / cross fade,不是有 fade 就好,而是正確做好,每一個 fade 都要「聽」過確認接點沒有問題,才是負責任的 Editing。
-Editing、tune vocal 等工作不要假手他人。
-錄音時絕對不要麥克風架了就錄,要試錄看看,用耳朵確認錄進來的東西是好的,有 catch 到樂手、歌手的表情/sound,錄音時千萬不要有聲音就高潮了,還有非常多東西要確認,必需要很沒種的深深害怕萬一沒錄好會很丟臉,只要出一次包以後在業界會留下千古臭名的!
-每一軌的名稱一定要取好,Protools 裡能顯示軌道名稱的長度有限,命名務求簡單明瞭,不要中文,不要有那種「歌名+樂器名稱(又臭又長)」、「XXX copy」、「XXX .dup1」的。
-千萬不要有「錄的 tone 不好沒差,混音師會處理」、「混音不好沒差,Mastering 可以救」之類的觀念,人生只有一次,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補救的,預防勝於治療啊施主~
-以上步驟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如果有遇到需要逆的狀況十之八九應該是犯了錯,所以更要切記:進行每一個下一步之前,每一個上一步都要正確完成!!
-------------------------------------------------------------------------
康小白
錄音師/混音師/製作人/編曲人/詞曲作者
第五屆金音獎最佳新人獎(《詞曲作者》專輯)
混音作品包括:
陳建瑋《三十出頭》專輯(第 25 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
電影《大喜臨門》《聽見下雨的聲音》
配樂 詞曲作品見於:
梁靜茹/S.H.E./黃小琥/光良/藤井樹/曾沛慈/阿杜/蔡旻佑/柯有倫...等
流行歌曲/電視廣告/微電影編曲數百首,包括:
范瑋琪/林俊傑/哈林/王宏恩/楊丞琳/郭采潔/安心亞...等